近日,去嵩山风景区游览,发现路畔柿树上,在这严寒的冬日里,枝头仍挂着些许的金柿。这柿子已经糖化成“烘柿”了,没有人前来采摘,倒有成群的山鸟儿飞来啄食。这个新的发现,使我产生了诗的灵感,当即出了个题目《冬柿》,便写下了下面的小诗:
金柿已经糖化
挂在光秃秃的枝端
这是山里人家富裕了
留给鸟儿冬天的美餐
喳喳喳 一声声
花喜鹊感恩在呼唤
这首小诗,我自感较新鲜,原因出在题目上。已经是冬天了,本来是秋柿,应该收摘完毕,只留下光秃的树枝,可今年出现了新奇现象,人们竟把这些柿子不要了。满山的鸟却交了福运,不用冬日到处觅食犯愁了。《冬柿》这个题目,据我记忆过去没有,突然在我脑海里诞生了。我想,有了新鲜题目,所写的诗就成功了大半,故生出一个话题——谈谈关于诗的命题。
诗的题目来自哪里?肯定的回答是来自生活。它不是作者凭空想出来的,也不是仿照别人的题目演化来的。我认为,是作者在感受新鲜生活时,受到触发诞生灵感,自会从灵感中蹦出题目,再以题目牵动素材,写出有新意的诗来。
如今有些作者和诗人,懒得深入生活获取灵感,而是像做梦一样,编造诗的题目。因而在写作中,扑风捉影,胡乱抒情,让人看了,觉得不着边际,也就受不到深刻启发。也有的作者,不深入生活,产生不了灵感,写作惯用大题目,觉得写得是天下大事,小题目容纳不了。
我觉得应该用一滴水见太阳的方法,以小事反映大主题,这就必须到生活中去,获得反映大主题的素材,一旦抓住了亮点,就会写得既具体又生动,读者会有好评。农村改革开放,家庭承包制时,我去农村蹲点,听取了农民具体反映,看到了农村生活的新变化,着力写了一组反映这个美好时代的组诗《醒了的山村》,由于紧紧扣住了时代精神之弦,写出了农民的心声,被《星星》诗刊很快采用。
在全国诗坛引起反响,有评论家写出评论发表,后在省及全国获奖。农村实行承包制,实际上是二次土地改革,农民重新获得土地,自此扬眉吐气,感谢党在农村的好政策。要反映这个主题,小题目能容纳了吗?在写作过程中,我突然从灵感中生出了具体化的一个小题目《鸡啼》,以早晨鸡叫做文章,写出了以小见大的几句:
一只芦花大公鸡跳上农家屋脊,
勾勾喽 ,一声长啼——
勾出了东海红日一轮。
鸡的长啼,表达了农民的心声,红日一轮体现了农家生活的巨大变化。我觉得这就是小题目,反映了一个影响全国的大事情,也看出了写诗命题的重要。
诗的题目定的小一些,写起来顺,也好掌握,不容易产生老虎吃天,无处下嘴的现象。好比一股流水流向一个小湾,很容易灌满,出现碧水荡溢的充实场面,如果流向一个大湖,时间拖得再长,把湖水灌满也是不可能的,充实不起来就让人觉得欠缺,写出诗来就不那么丰满了。
题目是诗的眼睛,是文章内容的导游,大一点的题目引人走进门,小标题帮人深入每一个细节,大小题目出得精彩,会使读者阅读取得加倍的效果。题目代表作者的写作水平和创作才华,有了高超的写作能力和技巧,自然会起出许许多多精美的题目来。